在当今的数字化浪潮中,软件开发是企业和组织技术架构的核心部分。2024年10月12日,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的IDE分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聚焦于探讨如何利用IDE工具技术提升OpenAtom OpenHarmony(以下简称“OpenHarmony”)应用的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旨在构建一个开放且前瞻性的以IDE为核心的软件开发工具交流台。

在本次分论坛中,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应用开发技术与工具的工程化解决方案,以及大模型技术与软件开发工具的深度融合,以全面提升OpenHarmony应用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分享OpenHarmony应用的优秀开发实践和学术前沿的软件开发工具探索,分论坛旨在帮助开发者在OpenHarmony生态中找到更高质量的IDE开发工具方案。

该分论坛由华为软件IDE实验室主任蒋奕和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彭鑫担任本论坛出品人,并由蒋奕主持。在活动中,华为软件IDE实验室主任蒋奕、华为 DevEco Studio 高级技术专家陈晓闯、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开发总监邹德文、飞书OpenHarmony架构师夏恩龙、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研究员赵海强、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源社区开发部开发工程师胡瑞涛、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研发团队高级经理彭云鹏、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石琳、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彭鑫等嘉宾,分别就各自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讨论。

华为软件IDE实验室主任蒋奕发表了主题为“智慧化IDE助力OpenHarmony应用开发探索与实践”的演讲。蒋奕介绍了智慧化IDE在工程级代码生成技术上的突破,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开发效率,还降低了开发门槛,加速了应用的OpenHarmony化进程。华为软件IDE实验室在AI加持的工程级代码生成技术、少语料代码生成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赋能了OpenHarmony UI代码生成、元服务卡片生成及仓颉代码生成开发工具集,致力于打造极简开发体验。

(华为软件IDE实验室主任蒋奕发言)

华为技术专家陈晓闯先生对OpenHarmony应用开发工具DevEco Studio进行了深入介绍。陈晓闯强调了DevEco开发套件的核心特性,包括高效编码、调试、快速构建应用程序等,可以帮助开发者简化开发流程,提升开发效率。陈晓闯展示了DevEco Studio许多功能,包括高效编码、调试、快速构建应用程序、性能调优、代码静态检测等能力,以及如何帮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从而提高代码编写的效率和应用的整体体验。

(华为技术专家陈晓闯发言)

每次旅行不仅是目的地的探索,也可以是科技体验的旅程。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开发总监邹德文分享了“去哪儿OpenHarmony跨端技术落地实践”。邹德文讲述了去哪儿网在OpenHarmony台上采用React Native、Flutter等跨端技术栈,实现了应用的高效跨台运行能力。邹德文还提到了AI工具在生成目标台代码方面的应用,这大幅提高了开发效率和应用稳定性,这种跨端技术栈在OpenHarmony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端开发总监邹德文发言)

飞书OpenHarmony架构师夏恩龙分享了“飞书的OpenHarmony化之旅”。夏恩龙详细介绍了飞书企业级应用在OpenHarmony上的适配与升级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一次开发实现多端部署,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办公体验。夏恩龙强调了飞书与OpenHarmony的合作,不仅提升了办公效率,还引领了智慧协同的新潮流。

(飞书OpenHarmony架构师夏恩龙发言)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互联网金融研究团队的研究员赵海强,在分论坛上介绍了“中国工商银行移动端用户体验提升支撑工具实践”。赵海强探讨了在竞争激烈的APP市场中,如何通过加强底层基础支撑和构建辅助工具,实现APP研发全生命周期体验质量控制。赵海强分享了工商银行在UI一致性、性能、体验、用户友好提示、业务流程交互等方面的研发工具,这些工具在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各阶段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从而提升工商银行移动端应用的用户体验。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互联网金融研究团队的研究员赵海强发言)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开源社区开发部开发工程师胡瑞涛,分享了“开发者必备的应用开发工具”。胡瑞涛介绍了全栈开发工具链如何为OpenHarmony生态提供技术支持,强调了这些工具在提升开发效率和生态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胡瑞涛指出,这些工具不仅简化了开发流程,还推动了新硬件和服务模式的发展,为开发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开发环境,加速了OpenHarmony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开源社区开发部开发工程师胡瑞涛发言)

在人工智能时代,软件研发范式正在经历的变革。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研发团队高级经理彭云鹏,带来了“人工智能原生软件研发新范式”的主题分享。彭云鹏阐述了如何利用AI工具提升研发效率。彭云鹏提到,百度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包括代码生成工具Comate的应用,已经实现了全公司35%的新增代码由AI生成,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长。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智能研发团队高级经理彭云鹏发言)

连续参加两年IDE分论坛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石琳,分享了“基于智能IDE的开发者个性化数据理解”的主题。石琳探讨了IDE作为开发者编程的主要场所,其中蕴含的丰富个性化数据对于提升大模型的理解能力、实现复杂软件自动化的重要性。石琳提出,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开发者的编程偏好和项目环境信息,可以助力大模型更好地理解开发者的意图,从而在人机协同的范式中实现从简单代码生成到复杂软件自动化的突破。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石琳发言)

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在分论坛上介绍了“MetaGPT: Coding Through Chat With Agents”。吴承霖展示了如何通过自然语言编程简化开发过程,使编程变得像聊天一样简单。吴承霖提出的MetaGPT框架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工作,利用自然语言编程重塑了传统IDE模式,显著提升了开发效率。吴承霖还探讨了MetaGPT在代码转译方面的应用,尤其是其对OpenHarmony生态系统创新的推动作用,旨在优化开发流程和增强团队协作。

(DeepWisdom创始人兼CEO吴承霖发言)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分享了“基于大模型的人机协作生成式应用开发”的主题。彭鑫探讨了大模型技术如何触发软件智能化开发的质变,提出了从软件开发自身规律出发,探索人机协作的智能化开发模式的必要性。彭鑫强调了将演进式设计、特定领域语言(DSL)以及有效的代码审视与反馈与大模型的代码生成能力相结合,形成更高层次上的智能化开发能力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彭鑫发言)

第三届OpenHarmony技术大会的IDE分论坛的圆满落幕,为开发者社群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交流舞台。与会者深入探讨了IDE在OpenHarmony应用开发中的关键作用。论坛集中讨论了如何利用IDE提高开发效率、软件质量和用户体验。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在工程化解决方案、大模型技术与软件开发工具融合方面的见解和经验。此次分论坛的讨论不仅为开发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还激励了更多开发者以更迅速、更深入的方式投身于OpenHarmony生态,携手促进其蓬勃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