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京东集团连续发布两则公告称,拟分拆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于香港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


(资料图片)

公告称,建议拟议分拆将京东产发、京东工业股份以全球发售的方式进行。拟议分拆完成后,京东将继续间接持有京东产发、京东工业50%以上的股权,两家公司仍为京东子公司。

相比之前上市的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京东工业与京东产发这两家公司听起来都很陌生。据说,京东工业是京东系最隐秘的业务之一。

那么,今天我们就探一探京东系的隐秘角落吧!

京东工业:京东集团旗下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

据公告和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工业是京东集团旗下的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于2017年成立。截至2023年3月30日,京东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京东工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77.95%。

根据上市申请材料,京东工业的商业模式是针对行业的共性痛点,通过构建全链路数字化基础设施,加上服务与运营,以实现工业供应链的降本增效。

来源:上市申请书

根据京东工业的描述,中国工业供应链参与者面对的痛点有六大点,其中,需求端四大点,供应端两大点。

需求端

非标准化商品。中国工业供应链的特点是存在大量非标准化商品,导致所有行业参与者面临高昂的沟通及交易成本。客户往往难以识别和找到所需的工业品,导致采购效率低,供求不匹配。

价格不透明及采购管理低效。中国工业供应链的中间渠道复杂且高度分散,分销层级冗杂,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不对称且效率较低。工业品定价往往不透明,分销商及代理商亦收取过高加价。此外,企业对工业品的寻源、采购及履约程序往往缺乏有效的采购管理。

交易履约不尽人意。由于供应端分散、分销层级冗杂、仓储与物流服务供货商之间协调不佳以及末端交付设施不足,客户往往承担高昂的履约成本,在产品交付时遭受不可靠或延误的情况,使其正常业务运营受到干扰。

缺少一站式服务。尽管客户存在对全链路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的需求,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只能提供涵盖供应链中一个或几个特定环节的孤立解决方案,导致不同系统之间不兼容、质量把控不足、客户服务不尽人意及运营效率低下。

供应端

产品及库存管理低效。工业品具有大量、非标准化及长尾特征,导致供应端难以预测市场需求、制定准确且明智的生产计划及维持高效的库存水平。中国的工业品供货商面临库存过剩导致的营运资金管理成本,或因错过销售机会而产生的机会成本。

销售渠道受限、利润率承压。传统的供应链框架通常存在多层工业品分销商及代理商。制造商及其他供货商严重依赖分销商及代理商来触达数量及类型有限的客户。由于按照多层级的分销模式,每层分销商及代理商均会加价,制造商及其他供货商所能实现的利润会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以上六大痛点,京东工业率先采用轻模式搭建高效且可扩展的平台,为各行业、各规模的客户提供跨场景、跨品种的全面工业品以及技术与服务供应。

根据上市申请材料,京东工业的关键业务发展历程包括:

2017年7月,京东工业开始作为京东集团的独立业务单位运营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业务;

2018年10月,京东工业成为JD.com的一级品类,获得JD.com的首页入口;

2020年8月,获得GGV、Sequoia Capital China及CPE等公司在内的A轮融资,募集资金约2.3亿美元。

2020年8月,收购苏州工品汇,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2021年1月,获得了Domking及GGV在内的A-1轮融资,募集资金约1.05亿美元。

2021年9月,工信部认可京东工业为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目前,京东工业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平台之一,拥有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和大量的企业客户。根据灼知咨询的资料,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京东工业的SKU约为4250万,冠绝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服务客群包括约6900名重点企业客户和超过260万的中小企业。

来源:上市申请资料

在本次京东工业提交的上市申请资料中,我们看到了京东工业近三年(2020-2022)的运营情况。

利润表与经营现金流均表现出色,投资高企

营业收入

根据上市申请材料披露,京东工业2022年营收14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5%。

来源:上市申请书

制图:数据猿

从2020-2022年营收变化来看,京东工业近三年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营收从2020年的68亿元到2022年的14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44.2%。

从营收构成来看,京东工业的营收主要包括商品销售收入与服务收入,其中,商品销售收入的占比基本保持在91%的水平。2022年商品销售收入12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5%;

服务收入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

根据测算,2020-2022年期间,商品销售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4%,服务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7%。

制图:数据猿

根据京东工业介绍,商品销售收入指的是通过京东工业的平台销售工业品。京东工业按总额基准确认在线自营的商品收入,原因是京东工业在有关交易中作为主要责任人,负责履行提供指定商品的承诺。商品收入在商品妥投的时点(扣除折扣及退货拨备)确认。

服务收入主要包括向通过京东工业的平台及京东集团的网站参与交易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收取的佣金,形式包括销售佣金、在线营销服务费用、工业技术解决方案服务费等。

毛利与毛利率

根据上市申请材料披露,京东工业2022年营业成本116.3亿元人民币,毛利25.4亿元,毛利率18%。

制图:数据猿

从2020-2022年毛利变化来看,虽然毛利率逐年有所下降,但是毛利的金额逐年上升,2022年同比增长31.6%。

税前利润

在税前利润方面,京东工业2022年税前亏损11.9亿元人民币,亏损同比扩大14.4%。

制图:数据猿

从上图可以看出,京东工业在2020年税前是盈利的,当年毛利13.8亿元,税前利润4.88亿元。

2021年京东工业毛利19.3亿元,税前亏损10.4亿元;

2022年京东工业毛利25.4亿元,税前亏损11.9亿元。

可以看出,毛利逐年上升,但是税前亏损逐年扩大。

京东工业表示,如果剔除已终止经营业务、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及股份支付开支的影响,那么京东工业2020-2022期间分别实现了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盈利人民币4.36亿元、5.01亿元、7.147亿元。

经查,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2020-2022年期间的数值分别是-0.64亿元、-9.18亿元、-19.16亿元。

也就是说,2021、2022年的税前亏损大部分是由于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与股权激励费用造成的。

我们来看看费用的情况。

运营费用

京东工业2022年营销费用5.65亿元,研发费用3.45亿元,管理费用1.42亿元,合计10.52亿元,占当年营收的比例为7.4%。

制图:数据猿

从上图数据变化来看,管理费用在2021年出现激增,从2020年的0.46亿元暴涨至7.78亿元。基本上可以推测出,新增加的大部分是股权激励的费用。

可以说,这是导致京东工业2021年出现税前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数据,京东工业2022年毛利率18%,运营费用占比7.4%,经调整净盈利7.147亿元人民币。

从利润表的角度来看,经营情况良好。

现金流

经营现金流方面,从下图可以看出,京东工业的经营现金流表现优秀,2021年净流入20.53亿元,2022年净流入19.75亿元,已经实现了自我造血功能。

制图:数据猿

投资现金流方面,2021-2022年有较大的投资净流出,分别是21.33亿元、44.56亿元。

筹资现金流方面,2020年净流入21.73亿元,2021年回落至1.87亿元,2022年净流出0.68亿元。

从三大现金流的变化来看,京东工业的经营现金流产生的净额还不足以支撑投资现金流,但是在筹资方面,近两年少有进账。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第二产业,工业供应链的数字化面临巨大机遇

2022年,按产值计,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第二产业。中国全面而复杂的工业生态系统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过去的45年中,中国第二产业按产值计已增长逾250倍。中国现已建立世界领先、全面且有韧性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中国第二产业产值由2017年的人民币33.3万亿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48.3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7%,并预计将以5.7%的复合年增长率由2022年进一步增至2027年的人民币63.6万亿元。

2022年,中国第二产业按产值计约占全球第二产业的28.2%。近年来,中国第二产业产值的规模和增长率明显超过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其他主要经济体。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继续引领全球第二产业的增长。

相比美国,中国拥有更为全面和复杂的工业体系,且拥有更多的领先工业企业。中国拥有50家“灯塔工厂”、约占世界灯塔工厂总数的三分之一,相比之下美国仅拥有10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第二产业拥有逾600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比超过98.0%,而美国仅有70万家工业企业,这表明中国的市场格局更为分散。中国庞大的第二产业以及分散的市场格局,为工业供应链的数字化提供了巨大机遇。

中国工业企业面临高营业成本及低采购效率的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的营业总成本达人民币116.8万亿元,占其总营业收入的84.7%。与此同时,2022年中国企业采购的数字化渗透流率(即数字化采购支出占企业采购总支出的百分比)仅约为7%,而美国该比率约为13%。中国工业供应链参与者亟待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这将为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带来巨大增长潜力。

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以交易额计算为人民币5千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人民币1.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6%。于2022年,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渗透率(定义为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除以工业供应链市场规模)为5.2%,而美国的该渗透率约为15%。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渗透率预计于2027年将大幅增至12.9%。

目前,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主要有三种商业模式:

综合模式: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能够为整个工业供应链带来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该独有特色将该等提供商与采用自营或电商平台模式的同业区分开,两者对行业的增值均有限。

自营模式:采用自营模式的提供商通常承担大量库存并须自建彼等的履约能力。他们利用数字化工具来补充现行业务模式。

电商平台模式:采用电商平台模式的提供商开发及运营在线平台主要是为了促进信息交换,但由于领域知识有限,并未从根本上实现整个工业供应链数字化。

京东工业采用的是综合模式。京东工业是目前唯一一家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中的综合模式提供商,而其他市场参与者仅提供选定的解决方案,覆盖工业供应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定环节。

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模式较其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全品类。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利用技术实现全供应链数字化。其整合供应链资源,包括工业品存货、生产能力及履约资源。其亦提供工业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高效管理其产品采购及设备生命周期。

效率提升。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使工业品供货商可利用其行业洞察力及专业知识,改善需求预测,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保持高效的生产流程。客户亦受益于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一站式采购平台,以改善其采购及运营效率。根据灼识咨询进行的一项调查,通过采用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工业品整体采购周期(即自采购要求生成至工业品最终交付的期间)通常可减少30%以上。

成本降低。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存货管理解决方案可大幅降低供货商及客户的存货管理成本。此外,供应链数字化可提高交易透明度及采购效率,降低工业企业的整体成本。根据灼识咨询的调查,通过采用综合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整体采购成本(即整条工业供应链中产生的总成本)可降低约20%至30%。

按交易总额计算,京东工业是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于2022年拥有最广泛的客户覆盖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拥有最广泛的SKU产品。按2022年的交易额计,京东工业在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为4.1%。该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进一步整合的空间巨大。

综合以上分析,

从行业前景来看,中国工业供应链技术与服务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到人民币1.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5.6%;

从渗透率来看,2022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只有5.2%;

从行业地位来看,京东工业交易额最大,处于龙头地位。

从经营现状来看,调整后的利润与经营现金流均表现优秀。

总的说来,这是一家很值得期待的公司!

而就在京东工业宣布分拆上市前的几天,京东工业刚刚完成了一笔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和阿布扎比投资基金共同领投,资管集团M&G、殷拓集团旗下的亚洲平台BPEAEQT和老股东红杉中国跟投。据悉,本次投后估值约67亿美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