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一景。 何小白摄
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
对很多市民游客来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是不可错过的打卡地。感受古老建筑与现代设计的交织碰撞,寻一处艺术馆感受文艺氛围,到展厅欣赏各具特色的展览……在这条1200多米长的老街上,历史与艺术相遇,碰撞出别样韵味。
不论是对于外地游客,还是本地“文艺青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都是不可错过的打卡地。昙华林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洪武年间。如今,这条1200多米的老街上,仍矗立着52栋老建筑。不仅历史悠久,这里的文艺气息更是浓厚,一栋栋保存完好、造型各异的建筑里,藏着艺术沙龙、美术展览、非遗工坊,手绘、涂鸦将路边墙壁装饰得别具一格,走在街头,随时都可能邂逅前来写生的文艺爱好者。
历史与艺术相遇,碰撞出别样韵味。
漫步街头欣赏风景
一座红砖楼前,高低错落的台阶上,白衣飘飘的姑娘拾级而上,台阶下的友人举起手机,“咔嚓”一声便定格了风景。春暖花开的季节,即使不是节假日,昙华林里依然人气很旺。“早就听说昙华林特别有文艺范儿,一看果然如此,哪里都漂亮。”江西南昌姑娘胡文霞趁休假来武汉游玩,来到昙华林后忍不住到处拍照。
老建筑不仅造型精美,背后还有许多值得品读的历史,现在,许多建筑被改造成博物馆、咖啡馆、艺术餐厅,沉浸其中,别有一番风味。
鳞次栉比的文艺小店各有其美,有的在门口摆出了粉色花朵装饰的秋千,有的挂满了流苏飘飘的许愿风铃,有的在墙壁、窗棂涂满彩绘……漫步街头,随处是风景,游人也在景中。
走进建筑与美邂逅
若只是走马观花,还不足以领略昙华林的美。步入一栋建筑、迈进一家小店,常常能带给人惊喜。
2021年5月1日起,武汉昙华林亼美术馆开馆,首展便一炮而红,这次美术展集中展出了21位中外知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体现了昙华林融汇中西的文化特色。武汉最早的体育馆、建于1921年的翟雅阁更是凸显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中式的重檐屋顶、江南水乡的窗棂造型与西式钢木混合结构巧妙融合在一起。2017年11月,武汉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作为武汉设计之都的“客厅”,翟雅阁举行了众多高水平设计展和美术展,彰显着武汉的艺术气质。
风格各异、充满个性的小店,也别有一番风味。晨曦艺术馆建在一处民居内,穿过绿植滴翠的小院,来到古色古香的大堂,缕缕茶香中,一副楹联道出了此处的意蕴:“半山半水半书画,一酒一茶一人生”。雕花门板背后,满墙的博古架上,分类展示着各类茶具和瓷器。艺术馆门口,一家以红色、粉色为主色调的“小昙昙邮局”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一个圆润可爱的卡通人物站在门口“迎客”,让人瞬间进入轻松唯美的氛围中。邮局中,以昙华林著名建筑为原型的手绘明信片颇受游客欢迎,现场写好便可以直接寄给亲朋好友。
置身展厅感受艺术
农民赶着耕牛,勤劳地执犁扬鞭;唱双簧的艺人,一个头顶小辫坐在椅上,一个悄悄蹲在椅背后;冷饮摊前,小朋友开心地张大嘴巴;铁匠铺前,匠人努力地抡起铁锤……武昌昙华林艺术创作基地里,“中华三百六十行”雕塑展常年开放,游客们一进来便自觉安静下来,轻声慢步地欣赏。“看了长见识,而且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都很精细,值得细看。”江汉大学学生王晨阳说。
“三百六十行”组雕群是湖北省美术院三汉雕塑工作室的代表作之一,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北省美术院著名雕塑家李三汉的工作室就设在楼下。“我们2010年就落户在这里了,看中的就是昙华林的艺术氛围。”李三汉说。
昙华林是艺术家的一处聚集地。全国8所美术学院之一的湖北美术学院老校区便位于昙华林。2015年,学校在此开设了“昙华林艺术区”,将80多间教室改成了教师工作室,该校许多艺术家在此潜心创作。“退休以后,我的主要创作基地就是这里。”湖北美院教授、山水画家秦岭说。“这里的环境容易激发灵感。”湖北美院副教授、画家朱国栋说。
艺术家们不仅通过创作为昙华林提供源源不断的美术展览,也直接为昙华林的艺术升级出谋划策。在湖北中医药大学昙华林校区大门对面,一栋老房子的整面墙变身为色彩绚烂的“昙华猫”群像图,十分引人注目。这幅涂鸦由湖北美院副教授詹旭军带领团队精心设计而成。“许多文化区域都有自己的代言动物形象。昙华林里穿梭着许多猫,也有一些以猫为原型的雕塑,我们所做的是将‘昙华猫’的形象进一步凸显出来。”詹旭军说。
既有专业展览,又有街头涂鸦,昙华林的艺术,既高雅,又亲民。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创意团队入驻昙华林,将武汉的城市景观、昙华林的建筑艺术变成书画、贺卡、瓷器、雨伞,让喜爱这里的人们将艺术之美带回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