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高源

日前,以“碳索创新发展、应用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届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在河北廊坊举办。会上,来自国内外碳纤维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商产业发展大计,京津冀“碳谷”产业基地也正式启动建设。

作为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战略高新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黑色黄金”。凭借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能,这一细过头发的纤维也成为诸多领域的“必争之材”。自其大规模应用以来,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就长期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持续加码的对华技术封锁等级一度仅次于核弹与芯片。为了避免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多年来,我国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相关产业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国产化成果日益丰硕。如今,京津冀联合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碳纤维产业集群,将进一步助力这束“新材料之王”支撑我国复材大产业。

构建完整碳纤维产业链条,“协同之解”势在必行。事实上,三地在相关产业上已各自积累了相当成果。比如,约十年前,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联盟就已经在北京成立;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也吸引了一批批新材料龙头企业落户投产。而作为三地唯一同时具备碳纤维研制及生产、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等产业链布局的园区,廊坊高新区新材料产业集群已然初具规模。多元化布局可圈可点,而在协同之力牵引下,高校合作深度开展、技术资源汇聚交融、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也有了更加坚实的依托。

硬核“碳谷”拔节生长,承载着对于技术突破的期待。必须看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碳纤维生产技术、产品性能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产业规模大而不强的问题客观存在,高端应用对外依赖依旧较为突出。行业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碳纤维需求量稳步上升,进口供给量长期处于高位,直到今年国产用量才首次实现反超。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关行业前景的确广阔,而围绕国际竞争的科技制高点,共同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关键技术,则是三地“碳谷”必须扛起的使命。加速产业协同、打造规模生态,相信碳纤维复材迎头赶上的“协同方案”会带来更多惊喜。

推荐内容